《成交金額》《成交張數》《淨成交量》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量能指標?

台灣股市在所有投資人的見證下,今天再度創下歷史新高13541.38,同時成交量也放大到2800億,說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資金,願意加入股市投資的賺錢行列。問題是…成交量有三種不同的指標,到底要看哪一個才準?

股市有許多的名言,其中最為有名的是『新手看價,老手看量』以及『有量就有價』,從這兩句股市名言我們就可以明白【股市漲跌的根本原因是『成交量】;因此,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看盤軟體都有提供成交量(VOL)的技術指標。
然,許多投資人專業股市看盤軟體(包括券商電腦版),而這些軟體有提供《成交金額/成交張數/淨成交量》三種不同的成交量指標,那到底要看哪一個才是比較準?
相信所有投資人進入股票市場投資目的都是為了賺錢,然而成交量既然貴為影響股價漲跌的根本原因,說明看對【成交量指標】對於投資獲利來說是至關重要。

在分享到底看哪一個指標之前,先科普以下一些專有名詞的定義:
A.「成交金額」:係指的是股票買賣交易的金額總數
※公式:成交金額=成交股價*成交股數※

Ex:小明以100元價格成交,買進台積電3張(3000股)
100(股價)*3,000(股數)=300,000(成交金額)
因此,本次小明買進台積電的交易金額為300,000元整

B.「成交張數」:係指的是股票買賣移轉的總張數。

沿用上面的例子:
ex:小明以100元價格成交,買進台積電3張(3000股)
依據名詞定義:
成交張數是股票買賣移轉的總張數,因此成交張數為:3(張)

C.淨成交量」:係指的是成交張數扣除當沖量之總額
※公式:成交張數 – 當沖總額 =淨成交量※

沿用上面的例子
ex:小明以100元價格成交,買進台積電3張(3000股);後來在收盤前,小明以105元價格成交,當沖台積電1張(1000股)。
依照公式:
3(成交張數) – 1(當沖總額) = 2(淨成交量) 因此,淨成交量為2張。

D.「指數」:係為特定股票的加權總和(一籃子股票)。
ex:
台灣加權指數:台灣股市中所有股票的加權總合;
電子指數:是台股中所有上市電子股票的加權總和;
金融指數:是台股中所有上市金融股票的加權總和。

E.「股票」係指公司部分所有權之憑證
擁有這個憑證,意味著成為公司的股東,那就擁有包括分潤權/投票權/認股權等等相關權利。

———————————————————————在了解完所有名詞定義之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成交金額/成交張數/淨成交量》到底要看哪一個才是比較準?

Ans:不一定,要看是投資的是指數 or 股票。

怎麼來理解這件事情?從剛剛名詞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指數和股票其實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我們已經知道《股票買賣》是交易公司部分所有權的憑證。
事實上,全世界都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名詞可能不太一樣但意義一樣)才能上市。像是有限公司、獨資公司、合夥公司等等公司型態是不能上市的。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台積電,完整名稱叫台灣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鴻海全名為鴻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顧名思義就是【股票數量一定是有限的】,所以即便未來減資或是增資,在那之後股票還是有限。所以,【股票的量能指標是成交張數 or 淨成交量】。

反觀,指數操作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指數買賣》的是特定股票(一籃子公司)的加權總和;這意味著買賣指數就是同時買賣一籃子公司的股票,但是指數中所包含的公司數量,是可以隨著篩選條件而有所增加或是減少。
拿台灣加權指數當成例子,每一年有多少公司上市下市,這意味著加權指數中所包含的公司數量發生變動,自然可以交易的股票總數量也就跟著變動。
所以在投資指數上,由於指數中的股票總數量會變動,我們就不能拿成交張數 or 淨成交量來當成量能指標,否則容易出現失真或是誤判的情形。
那怎麼辦?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買賣的基本概念:買賣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股票),雖指數因總股票數量會變動而不能用成交張數和淨成交量,然我們卻可以拿”錢”來當成衡量指標,因為想要投資就必須拿出錢來交易,而資金多寡就可以成為指數的觀察指標。所以,【指數的量能指標是成交金額】。

———————————————————————
㊣本章總節㊣
1.股票:買賣的是公司部分所有權之憑證。
2.指數:買賣的是一籃子股票(公司)。
3.股票的成交量指標:成交張數 or 淨成交量。
4.指數的成交量指標:成交金額。
———————————————————————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