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我們在『金鯊投資理論》看財務報表有用嗎?』的文章中提到財務報表是表述公司過去經營績效,讓投資人在投資前可以充分了解,進而協助投資人判斷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潛在風險甚至是未來上漲的可能性。
相信許多人是文字看明白,但具體如何使用如何看?還是充滿黑人問號,今天金鯊將要告訴你財務報表到底在看什麼?
在文章開始之前,金鯊必須先溝通一個重要觀念。
在大學商學院中有兩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會計和財務分析。
許多投資人都會將這兩個混淆,故常常因會計難學的刻板印象(聽別人說還是自己是商科出身)而選擇放棄學習基本分析。
會計
所謂會計指的是公司記帳的作業流程。
以國際會計法(台灣現在適用IFRSs)與該國會計法之規範為基礎,將公司每筆交易進行紀錄,經過會計作業流程最終形成公司財務報表。
財務分析
所謂財務分析係指搜集與決策有關的各種財務訊息,並加以分析與解釋的一種技術。
主要以公司財務報表為基礎,將公司各項重要會計科目進行交叉比對分析,讓隱藏於財務報表數字背後的真實意涵呈現在眼前,進而協助投資人掌握現在經營現況並為對未來績效進行最佳推導與預測。
有了上述的定義我們就能明白:會計和財務分析是緊密相關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功能。
會計用於製作公司財務報表;財務分析是分析公司財務報表。
用形象比喻,相信就能更加清楚明白這兩個之間的差異。
很多人都有坐過飛機的經驗。試想一下,我們在搭飛機之前,會先去充分了解飛機是怎麼造出來的?比如引擎是如何運作?空氣動力學?不會吧!!相信大家都會認為這是航空公司或是飛機製造商的事情。
投資其實也是一樣。投資人是可以不需要知道財務報表是如何製作出來,只要會用就好,就像搭飛機不需要知道飛機怎麼造出來一樣。故基本分析著重的是財務分析而並非會計。
當然,如果有時間、有興趣去學習會計知識,金鯊會強力鼓勵你去學習。《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在本書中清楚說明會計的意義:它是一種商業語言。
這好比生活上會去學英文、中文等語言,目的是要進行溝通。然在商界或是投資界用於溝通的語言就是財務報表。比如說這月公司營收100,成本30,所以淨利潤是70,簡單的幾個數字就可以知道公司到底是賺錢還是賠錢,甚至知道這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
在了解完會計與財務分析之間的差異,以及知道投資是著重在財務分析的重要觀念之後,金鯊就要來講講生意的運作流程。
看到這裡可能你心中有個疑問:
投資跟生意流程有什麼關係?
金鯊重要提醒:財務分析是中長期投資人使用的判斷工具。
中長期投資是不會因短期股價漲跌而進行買賣交易。所以投資人會更著重於公司營運績效,而營運績效就是生意運作後的結果,故熟知公司的生意運作流程,將有利於理解並實用財務分析這個工具。
假設我們今天要開一家雞排店。
開店的第一步是需要先去找資本(募集資金);
有了資金接著買設備,包括冰箱、攤販等設備(投資資產);
設備買齊了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租地、進貨並開店營運了;然後定期計算是不是真的有賺錢(創造利潤)。
從上面開雞排店的例子,我們就可以清楚知道生意其實就是從「募集資金」到「投資資產」至「創造獲利」的過程,這三個步驟金鯊稱之為『營運金三角』。
如果這家雞排店是一家上市櫃公司,從募集資金、買設備、進貨租地到開店買賣的每一筆交易,都必須依照國際會計法及該國會計法規範進行記錄並製作出會計四大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以及股東權益報表。所以公司財務報表本質上可看作是公司過去經營的故事書。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報表的基本概念,並結合剛剛所提的營運金三角觀念:
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主要表達公司從成立到當下,所有的資金來源與轉換成各項資產的一張總報表。
在資產負債表的右邊是資金來源(募集資金),左邊是資產(投資資產),而左右兩邊的數字必然相等。
損益表
損益表是表達公司當期(當年度/會計年度)營運盈虧狀況。
主要分本業收支(創造獲利)與業外損益(投資資產)兩部分。
現金流量表
主要表述公司當期『營運金三角』中所有現金交易部分加總統整的報表。(真正表達公司有沒有賺錢的報表)
股東權益報表
表述股東(股票持有人)對公司剩餘價值所有權的變動情形。
簡單來說,就是公司財產扣除負債後所剩下的部分。
有了四大報表的基本概念,加上『營運金三角』的觀念,我們可以回答一開始的問題財務報表到底在看什麼?
金鯊答案是:財務報表在看公司營運金三角的變化及效益。
下圖可以清楚看到營運金三角與財務報表之間的緊密關係。
同時也得出財務分析的重要觀念:財務報表必須結合一起看。

最後
金鯊告訴所有投資人一件事情:
做生意的本質是將本求利。投資說穿了跟做生意一樣買低賣高,故投資一定要看成一門生意來經營,才能持續穩定的獲利。
如有任何寶貴意見!歡迎留言交流!
也可以選擇留下您的E-mail!
您將第一時間得到金鯊投資最新文章!!